少子化會不會讓房價下跌?台灣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,「生不如死」也讓人憂心,房價會不會下跌?對此專家提出6點房價不跌的理由,包含:人口往都會區進駐房價上漲、建商購地成本履創新高、營建成本上漲、房地合一2.0讓稅金轉嫁到房價、低利率游資充沛買房相對抗通膨、商用不動產近年熱度提高等因素,都是支撐房價不跌,甚至持續上漲的理由。
未來房價的趨勢,將形成都會區和偏鄉兩極化。大家房屋企研室副理郎美囡表示,從供給、需求層面看,如雙北主要都會區人口密度高,就業、就學機會集中,擁有政經、交通、學區、醫療優勢,尤其台北市的老房佔大宗,都更速度慢,蛋黃區新案供給量低,精華地段屋況較好者價格的支撐性相對較高;近幾年重劃區的推案量大,也帶動都會區的人口往蛋白區進駐。儘管台灣人口縮小,但人口還是往都會區發展,城鄉差距拉大,因而六都、新竹等區房價不跌反漲,而偏鄉才有看跌的隱憂。
郎美囡指出,物價通膨時代,這一波資金狂潮下,相對來說,購買不動產是抗通膨標的,加上低利率游資充沛,近一年受到疫情影響,線上購物成市場主流,投資買盤從住宅轉往辦公室、物流中心,商用不動產具未來性,大財團置產的比例持續增加。
《住展》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,建商購地成本持續創新高、營建成本上漲,成為房價不跌反漲的理由。尤其這幾年科技廠回流到中南部,產業政策支持,人口持續進駐,帶動住宅需求,也讓建商紛紛南下購地推案,土地交易量價持續創新高,地主成為最大的受益者,推升房價上漲。
而營建成本大漲反映在售價上,也很可觀。何世昌舉例,3~4年前一坪的純營造成本約8~10萬元,但如今在中南部也要抓12~13萬,每坪漲3~4萬,若全數反映在房價上,約有20%的漲幅空間,這對2、3字頭低基期的南部來說,影響很大。
何世昌坦言,過去在房市景氣不好的時候,建商會推出買屋送裝潢等大放送,但現在建商賣房的利潤也從過去的3成,到現在只剩下2成,在不降價、不送東西也能賣掉的情況下,建商極少推出買屋送裝潢等優惠。
此外,房地合一2.0新制上路,只要屋主不缺錢,市場資金寬鬆,屋主寧願持有房屋5年後再賣房,或是將5年內售屋獲利課稅的35%~45%轉嫁到買方身上,墊高房價。(林佩萱/高雄報導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