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5月初疫情擴散以來,國內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快速攀升,防疫措施並升級至三級警戒,所有人外出都必須戴口罩,室內集會不得超過五人,室外不得超過十人。由於疫情迄今還未明顯降溫,三級警戒期限也再延到6月28日,屆時是否會再延期,現在誰都沒有把握。
疫情嚴峻,國人被逼得待在家中,哪裡也不敢去,立即受到影響的就是相關服務業,包括餐飲、觀光、旅遊、電影、展演,甚至連國人最喜歡去的夜市也都門可羅雀,甚至關閉,造成服務業立即陷入一片愁雲慘霧。根據全國商業總會的最新調查,今年5月服務業整體營收平均比去同期減少56%,甚至比去年3月、4月疫情爆發之初最嚴重時期還要少36%。
先前國發會曾經依據去年經驗估計,如果疫情能在6月底受到控制,我國國內生產毛額(GDP)僅減少0.16個百分點;但若這波疫情延續到第3季才結束,GDP則會減少約0.5個百分點。目前疫情究竟何時才能有效獲得控制,似乎並不樂觀,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國發會低估了服務業受到影響的程度。甚至,若是依照去年第2季國內消費成長率為-0.32%來推論,最壞情況是原先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第2、第3季的消費成長率4.7%與5.3%,都可能會消失。由於民間消費占GDP約55%,預期對於全年經濟成長率的影響應該會超過1個百分點。
另外一個影響則是就業機會的流失。這些服務業都僱用了不少員工,如今很多小商家或餐廳被迫停業,所以6月初公布的無薪假人數就已開始快速上升。到了暑假之後,若是這波疫情還未能結束,屆時不但放無薪假人數會持續攀升,失業人數也會開始大幅增加。以美國為例,去年初疫情還沒爆發之前,失業率不到4%,等到去年4月疫情惡化時,失業率一下子激增到14.8%,直到疫情緩和之後,失業情況才得到改善。
對照服務業的慘狀,我國製造業得利於國際經濟復甦的帶動,出口不斷增加,形成一片榮景。依據財政部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,我國5月出口金額達到374億美元,是單月歷史新高,年增率達38.6%。如果合計今年前五個月的出口,也比去同期增長約30.2%,可說是近年以來少見的增幅。
由於國際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,國際市場上對於電子相關產品的需求仍然相當強勁,同時,對於傳統產業的需求也逐漸浮現,預估今年下半年我國電子與傳產出口仍然可以維持佳績。再從5月份製造業放無薪假的廠商與員工數目幾乎沒有什麼變化,顯示疫情對於製造業還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。
現在看起來,今年我國的經濟將會進入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,即製造業一片大好,服務業則是哀鴻遍野。在出口強勁帶動之下,今年經濟成長率應該還可以維持在一定水準,但是不同產業間的差異會非常的大,因此政府在採取相關因應政策時,應該要在產業上做出區分。
首先,國內的疫情一定要儘速地控制住,儘快施打疫苗絕對必要。近日已經有一些科技廠商傳出零星疫情,若是疫情不幸進一步擴大到其他的高科技廠,甚至進入管制更為嚴格的四級警戒時,對於製造業衝擊之大將難以想像。其次,紓困對象一定要有清楚的選擇,政府要將有限的紓困資源用在諸如服務業等最適當的對象之上。最後,等到疫情減緩、國人恢復外出活動之時,政府若是推出振興經濟的補貼消費措施,建議必須要有產業別的差別設計,因為不同產業受到損害的程度差異很大,補貼對象也應該要有所選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